枣庄发现4000年前的蛋壳陶
枣庄电视台记者:唐云东 枣庄晚报记者:赵娈娈 通讯员:徐成 王秀玲
2012年3月8日,记者在山东省枣庄市文物文化遗产研究所,发现一件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---蛋壳陶高柄杯。该杯由口杯、手柄、底座三部分组成。大口沿,圆底座,高镂空手柄。手柄纹饰为镂空三角形、菱形和圆形。除手柄部分略厚外,其它部分薄如蛋壳,口沿薄度仅为0.3毫米,通体高185毫米,口径84毫米,足径56毫米。整个高柄杯制作精致,造型古朴,胎质细腻,外表漆黑黝亮,美观高雅。
据国家高级古陶瓷鉴定师、枣庄市文物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皮学齐介绍,龙山文化黑陶是4千多年前(公元前2310——前1810年左右)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黑陶。1928年,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吴金鼎,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,所以又称“龙山文化”。当时,发现了几片漆黑、光亮的陶片,有的甚至薄如蛋壳,经过考证,这些陶片竟是4500年前的先民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。这一发现立即轰动世界,揭开了考古史上划时代的一页。1936年,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先生,带领考古队在日照两城文化遗址又发现了四千多年前的珍稀陶器——高柄镂空蛋壳陶杯。山东省博物馆现存一只经过修复的蛋壳陶高柄杯,已成镇馆之宝。
皮学齐先生说,蛋壳陶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,高柄杯又是蛋壳陶中的标志性陶器,它造型小巧,工艺精美绝伦,胎壁薄如蛋壳,所以,叫蛋壳陶。它又有“薄如纸,硬如瓷,明如镜,黑如漆”的美誉,是人类文化的精华,陶器制作的巅峰,虽然经历了工业革命和现代文明,这项技术至今没有突破,仍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薄的早期陶器。
蛋壳陶的选料严格,工序繁琐,制作精细,胎壁特薄。常见器型有碗、豆、杯、鼎等。蛋壳陶高柄杯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,它取材于黄河中下游河湖故道长期沉积的细泥,经过选料、制浆、沉睡、练泥、成型、磨光、雕刻、晾晒、装窑、烧制等多道工序,采用轮制封窑的渗炭技术,柴烧温度达1000度左右,整个过程历时一年以上。由于蛋壳陶胎体实在太薄,极易破碎,所以,出窑成品率非常低。只能作为一种珍贵的礼器由贵族享用。目前,只有大型墓葬中才能见到,而且完整出土的很少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,属于国宝级文物。
(2012年3月9日枣庄电视台、2012年3月20日枣庄晚报、2012年3月31日联合日报报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