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古画中看古人们如何“闹”元宵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16-02-22 04:59:03 来源: 雅昌艺术网专稿 作者:江静

0

摘要:元宵节又称上元节、元夕节等,是中国人重要的传统喜庆节日之一。元宵活动的主题强调一个“闹”字,放花灯、舞狮子、踩高跷、猜谜语、吃元宵,据说在最盛时“家家走桥,人人看灯”。

推荐关键字 元宵节



  【编者按】“千门开锁万灯明,正月中旬动地京。”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“宵”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也是一元复始、大地回春的夜晚,人们对此加以庆祝。于是大街小巷张灯结彩,人们吃元宵、赏灯、猜灯谜,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,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。在只剩下吃元宵和看晚会的今天,就让我们从古画中看看古时候的人们是怎么过元宵节的吧。

清 赵之琛 顾驺 《元宵婴戏图》立轴,洒金纸本设色,134.5×63.5cm,1840年作。画中展现了一群儿童敲锣打鼓庆赏元宵佳节的民俗风情。

  【古画中的元宵节习俗:观灯、猜灯谜、闹社火】

 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、元夕节等,是中国人重要的传统喜庆节日之一。元宵活动的主题强调一个“闹”字,放花灯、舞狮子、踩高跷、猜谜语、吃元宵,据说在最盛时“家家走桥,人人看灯”。

唐代的赏灯活动极其兴盛

  观灯是元宵节活动中的主题。汉明帝永平年间,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,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“燃灯表佛”。此后,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。每到正月十五,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,城乡通宵灯火辉煌。唐代的赏灯活动极其兴盛,唐朝大诗人卢照邻《十五夜观灯》描述:“接汉疑星落,依楼似月悬。”

南宋李嵩《观灯图》

  宋朝灯节更加丰富多彩,元宵赏灯持续五天,灯的样式繁复多样,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,创造出各种精美、奇异的花灯和龙灯、凤灯、鱼灯、兔子灯和各种历史人物灯、神话故事灯、走马灯等。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,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,贴在花灯上,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。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,广为流传。在南宋李嵩《观灯图》中,画家绘出了元宵节期间的花灯:两名童子一提兔儿灯,一提瓜形灯,旁边的桌子上还放着一只走马灯。

南宋画家朱玉的孤品《灯戏图》为我们留下了800年前的市井记忆。

《灯戏图》 描绘杭州元宵庙会的场景

  闹社火也是旧时民间在元宵节时的重要娱乐活动。闹社火也称“舞队”,民间习惯叫“闹红火”,它是一种古老街头造型艺术。南宋后期宝祐年间临安宫廷画师朱玉作品《元朝灯戏图》画的就是临安城中一支元宵社火舞队,描绘了南宋时期杭州元宵庙会时的场景。

  《元朝灯戏图》这幅图里,十三名艺人个个装扮各异,动作诙谐,带有傀儡和戏曲韵味。舞队第一人为领队班首,也是节目主持人。其他演员全部戴假面,或张大嘴嘻笑,或抬腿做单腿跳跃状,或装着扑蝴蝶……最值得注意的是演员们无论做何种动作,都离不开模仿傀儡的态势,其表演都在合着一个鼓点进行。画面正是刹那间的亮相,留下了舞队的真实形象。这幅图被认为是“山外青山楼外楼,西湖歌舞几时休”的最好写照,被著录于《石渠宝笈·续篇》,这意味着直到清代这幅图还是皇家珍藏。

 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、扩展的。就节期长短而言,汉代才一天,到唐代已为三天,宋代则长达五天,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,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,整整十天。与春节相接,白昼为市,热闹非凡,夜间燃灯,蔚为壮观。特别是那精巧、多彩的灯火,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。


从古画中看古人们如何“闹”元宵

2016年2月22日 03:10
浏览量:0
收藏